金秋时节“丰”光好。8月22日,海棠镇古林村的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区农研中心粮油站的农技人员与种植户一同穿梭在田野间,开展水稻示范田的测产工作。
据了解,海棠镇古林村的示范田基地总面积达100亩,由区农研中心和重庆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联合建设,实验品种为甬优4949,外形为镰刀穗,穗颈节较长,穗粒数较多,着粒均匀。
测产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水稻测产标准,随机抽取三块示范田,通过划定取样区域、丈量面积、收割、脱粒、称重和后续的去杂、晒干处理,折算干谷标准水分等一系列规范流程,测算水稻的亩产量。经测算,我区单块田机收实测水稻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达到912公斤每亩,示范田的平均产量达到781公斤每亩,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今年天气总体适宜,加上采用了市级推广的智能化气吸式精量播种设备、智能化暗化催芽系统,实现了播种育秧环节的智能化作业,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精细化管理,水稻长势比往年好。”区农研中心粮油站副站长杜江英说,为提升单产水平,团队通过精准量化,差别密度播种,即宽窄行机插秧,宽行40窝、窄行20窝,保证亩窝数达到12000窝以上,相较传统的人工栽插秧,密度高20%以上。同时,在水稻的生长期间,邀请市里面的专家对水稻管理进行技术指导,最终达到预期高产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