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在先。召开“三秋”工作会议,研判全区农业生产形势,聚焦“保秋收、稳秋收”工作目标,挂图作战清单式推进,确保全区玉米秋收8月1日前完成、中稻9月1日前完成机收面积超85%。统筹调度和投入联合收割机390台,科学规划跨镇作业路线12条。动态监测做好防灾减灾,累计发布气象预警及农事建议信息1.2万户次。坚持“日调度、周通报”,实时掌握各镇街秋收进度,保障“三秋”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服务到田。依托中国水稻所西南研究中心、市级水稻专家服务团、市级水稻高产示范建设等“国家队”和“地方队”,累计邀请专家20余人次,对水稻超产栽培、米粉稻品种筛选、秸秆还田、秋播生产、越冬作物种植等实用技术进行田间指导。根据地区土壤、环境、湿度等农业生产要素特点,向全区10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广大农民科学推荐配方施肥和科学用药。
科学抢收。组织专技人员30人次,深入生产一线,全面摸排秋收进展,优化机械作业安排,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18.18万亩玉米收获,平均理论亩产503公斤,较2024年增产0.8%,亩纯收益57元。水稻机收作业面积近25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约80%。推广“低茬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