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院落微治理,焕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新市街道“禾得园”发展案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院落作为乡村社会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农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新市街道新同村“禾得园”位于新同村7组江家小湾,北城大道旁,交通便捷。今年2月“禾得园”以艺术院落的形式获得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空间,通过“多元共治、乡贤引领、交流合作、产业带动”等措施创新院落微治理,不仅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更大力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与发展。
党建引领,构建多元共治机制
一是院落层面,通过建立院落议事会等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院落事务管理。通过民主议事协商,共同参与等方式,解决院落内部及周边的人居环境、矛盾纠纷、设施建设等各种问题,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促进院落和谐稳定。二是村级层面通过“积分制”的推行,针对人居环境、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等实现有效积分,激发村民在院落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街道层面依托成熟党建品牌“板凳讲堂”“说句心里话”等七讲,开展“讲、评、议、做”活动,发扬典型模范带头作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引贤返乡,培育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
一是引回高素质专业文化本土人才回乡创业。二是引导先行先试发展乡村产业。三是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和义务志愿者队伍,有效提供人才支持。
政府搭台,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一是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结合农业、移民、水利等多部门政策,对院落公共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完善了院落的污水、便道、亮化等基础公共工程,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整合多方资源,在“禾得园”项目中,协调区文化馆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乡村大舞台”“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禾得园年均惠民演出28场次,受众3000余人。协调区图书馆打造“禾得园”农家书屋,为基层农家书屋配送《扶贫故事》《扶贫政策问答》《艺术鉴赏》等乡村实用书籍1万余册,实现纵向服务“全贯通”。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多元合力推广院落文化活动,开展文艺演出16场,手工制作教学、传统艺术文化讲座,有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通过文化活动和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极大的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是打造“四园一体”模式,发展乡村游。
二是着力“乡村研学”品牌,形成独具乡村艺术研学的文化品牌。
三是创新“共同经营”,有效提升农民就业增收。
新市街道“禾得园”院落自治为切入点,以文化艺术为创新点,形成了“以人为本、民主参与、共建共享、文化繁荣、共同致富”的新业态。未来“禾得园”将塑乡村文化振兴之形,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影响,为乡村振兴助力。
着力项目建设,夯实乡村院落文化阵地。一是投入400余万元完成新同村7组“禾得园”美丽乡村院落工程,现占地30余亩,充分利用闲置农房、土地资源,改善村居民人居环境,打造形成以“艺术体验”“研学休闲”和“墙体彩绘”为一体的乡村文化艺术阵地,不断提高美丽乡村的凝聚力。二是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乡村大舞台”“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禾得园年均惠民演出28场次,受众3000余人;三是围绕传统重大节假日,组织实施“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巡演、基层广场舞培训、庆“七一”系列文艺汇演、系列读书分享等活动,努力营造“文明乡村书香形式”的文化氛围。
激发内生动力,有效提升院落自治能力。一是探索“党建+自治”村居治理新实践,依托“聚闲亭”“板凳讲堂”“说句心里话”着力积聚力量、凝聚人心、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二是街道+本土人才+院落自治积极分子层层签订服务协议、统一流通、统一管理。为基层农家书屋配送《扶贫故事》《扶贫政策问答》等乡村实用书籍1万余册,实现纵向服务“全贯通”。三是引进本土人才袁杰返乡创业在新同村打造集绘画研学、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禾得艺术园”,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村民群众自主、自觉、自发地参与到乡村治理和建设中来,内生动力不断提升。
加大政策指导,带动辖区产业面上突破。新市街道围绕“小组团、微田园”建设,不断提升“来新市,学本事;来新市,有耍事;来新市,干大事”品牌知名度。一是融合扶持“乡村游”。依托田园风光和墙绘文化,着力打造绘画研学艺术基地;二是以“乡村研学”和“文艺休闲”主题,探索出“和禾苗一起成长”的研学活动,形成独具艺术研学特色品牌,形成“田园、菜园、果园、花园”的“四园一体”的复合式旅游,实现“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的叠加融合。三是以点促面,带动产业发展。将艺术研学与乡村休闲、研学结合起来,成为新市街道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展示窗口,在传承乡土文化、保留乡愁,打造美丽乡村做了有益探索。目前,禾得园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吸纳劳动力2600人次,其中脱贫群众560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
新市街道禾得园以艺术为切入点,盘活周边土地资源,促进民宿旅游、研学培训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塑文化旅游之形,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