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把好“四关” 农村如厕从“将就”到“讲究”

日期:2023-01-04


农村厕所革命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是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品质的民生实事,在“愿改则改、能改则改”、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的政策指导下,长寿区坚持从群众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因户施策,多层次加大改厕技术指导力度,全流程、多方位把关户厕改造质量,坚持走资源环境友好的路,走农民群众满意的路,力争改一户,成一户,好用一户,让农村如厕从“将就”到“讲究”,实现农村健康卫生、环境美好的双重目标。2022年长寿区全程把好“模式选择 关”、“建设选址关”、“技术指导关”、“验收补助关”四个关口,让农村改厕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重视模式选择关

一是长寿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褶皱低山丘陵区,最高海拔为明月山主峰1034米,境内冬天基本不会结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到92%,未来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因此选用水冲式卫生厕所。二是长寿区划分19个街镇225个行政村(涉农社区),普遍呈现集中居住和分散居住并存的情形,并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常住户不断减少,根据各村、组实际情况,集中居住院落鼓励联建大三格式化粪池,逐步配套清掏队伍,分散居住的根据人口多少建设一定大小的三格式化粪池,以自行清掏模式为主,对于年老体迈的农户逐步建立定期清掏队伍。

二、重视建设选址关

遵循“宜内不宜外,宜近不宜远,不转弯,有坡度”的原则,鼓励厕屋建在室内,以建设三格式化粪池为前提,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看质量,厕具质量过关,产品认证检测不可少,化粪池不漏、不垮、不陷,池底要打牢,满水试验也不可少;二是看便利,三格式化粪池容积足够大,储存粪肥多,清掏方便,清掏周期长;三是看美观,化肥池周边用栅栏围挡,花草点缀,排气管靠墙安全又美观。

三、重视技术指导关

一是建立区、镇、村、组四级技术指导体系,深入学习国家、市级改厕技术要求,一级一级的学习,一级一级的传导,保证每一级的指挥棒不会歪,建立全区“厕所革命2035”户厕改造技术指导群,形成全区大动员的浓厚氛围;二是深入现场指导,将村级指导作为主导,把握建前、建中、建后三个关键时间点,为农户改厕全程“保驾护航”。区级率先制作40个三格式化粪池3D模型,19个街镇各自制作累计200余个3D模型,保证每村配置一个,让三格式化粪池建设起来更加直观,标准更规范,功能发挥得更好;三是分批次、划区域组织农村工匠培训,根据长寿“三山两槽”地貌,自然将十九个街镇划成四个区域,以现场会的形式在每个区域开展工匠培训。

四、重视验收补助关

一是年初下达指导文件,要求实行村、镇、区三级验收制度,镇、村两级改厕农户全覆盖验收,区级抽取不低于改厕农户的20%进行验收,严格改厕质量标准;二是在三级验收过程中,对不符合《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及粪污处理技术规程》(DB 50/T 1137—2021)的严格要求整改,举一反三,验收通过一户,补助一户;三是户厕补助直补到户,长寿区积极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农村厕所革命,为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提升户厕改造质量,在区级验收通过后,由区农业农村委将补助资金直补到农户。

在全区各级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度长寿区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328户,完成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1个(万顺镇院子村,改造户厕230户),新建农村公厕10座,累计投入资金644万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改厕农户满意度始终在98%以上,老百姓上厕所从“将就”变成了“讲究”,小厕所的改变渐渐成为了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关键一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