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农“院” 趟出路“子” 振兴乡“村” ——长寿区万顺镇院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长寿区万顺镇院子村,位于美丽的大洪湖畔,静静流淌的万顺河边,山水环绕,气候宜人,村风淳朴,产业基础好,被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2021年5月,区审计局干部李刘刚来到院子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村“两委”建设为龙头,带动群众真抓实干,解决民生难题,发展特色产业,一步一步地改变着村子的面貌,赢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抓党建强引领,干事创业有领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要振兴,村“两委”班子得过硬。
李刘刚把加强村支部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强化责任常态长效。和村支部班子成员一起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和难题,健全“三会一课”制度,统筹安排党建等各项工作,推动支部建设规范化。二是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村里的实际优化完善党史学习内容,邀请老党员、退伍军人讲党课,分享他们自己的红色故事;创建院子村党建微信群,设立了微信党课、政策解读、学习心得、家乡近况等板块,让流动党员有了“家”;建立“送学”制度,组建送学志愿小分队,将学习文献送到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家中,为他们读原著、讲新政。三是形式多样凸显成效。“七一”日,开展主题为“共庆党百年华诞,同筑百年乡村梦”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共同诵读党章,让党员干部进一步深感党恩,牢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国庆日,组织党员群众升国旗,唱国歌,点燃了爱国热情,增强了对日益强大祖国的自豪感;重阳节,组织宴请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欢聚一堂过节日,不仅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更是弘扬了敬老爱老孝老传统美德;春节,邀请在外发展比较好的老乡回家看看,开座谈会,同述家乡情共谋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村支“两委”班子更团结了、群众更齐心了、干事更有劲了。村党支部被评为2021年度长寿区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办实事解难题,美好生活有盼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李刘刚积极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来到村里第一天开始,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登门入户走访,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一年的收入情况;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听群众说真话实话,摸清实情底数。坚持吃、住、干在村上,很快让这个年轻的机关干部融进村里。
在下村入户走访过程中得知村里袁家湾、大院子等7个村民小组在炎热夏季有缺水现象,经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情况后,与村支两委加班加点研究出可行方案,主动与镇、区相关部门汇报情况,最后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区开投集团积极出资60万元专款用于院子村自来水管网升级,将万顺镇自来水厂的水接通至院子村,2022年春节前,该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村民吃上了稳定干净放心的城镇自来水,大大提高了幸福感、获得感。
另外,协调争取资金修补、新建村湾公路及便民路约3.6公里;申请获得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争取人居环境补短板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修建4个村民小组湾内排水排污沟;帮助村上获得阵地建设专项经费3万元;带头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排查,接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安排低保户2人到重庆专业骨科医院免费治疗;为95岁患有直肠癌的留守老人办理特病证节省大笔医药费用……
兴产业促发展,乡村振兴有奔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谋发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李刘刚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的突破口,逐步探索走出一条以“乡村旅游+康养服务”模式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成一个人人向往的“院子”。
优化发展环境,引企助企兴企。2022年初,引进重庆科晟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院子村流转土地475亩,建设现代化蔬菜水果种植基地,现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正在培育土地;顺利稳妥解决重庆煌煊农业有限公司因土地流转面积与村民产生的分歧,帮助该企业获得专项补助资金50万元用于发展智慧农业;为牧歌农场争取2022年度衔接资金15万元,用于修建标准化水果大棚。
依靠自身优势,壮大集体经济。闻名遐迩的九石坎医院坐落于院子村九石坎村民小组,该院年门诊量5万余次,住院量6千至7千人次,服务范围广,效益好。李刘刚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以院子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名义在医院旁修建医养服务中心,主动与医院负责人沟通协商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积极引导村支两委班子转变思想,整合财政生产发展类资金等将其集中投入到相关承接经营主体,把“资金变股金”,及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又实现了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2022年村集体获得入股资金分红0.75万元。
挖掘潜能,发展乡村旅游。重点突出农旅结合、文旅结合发展模式,着力推动煌煊农业特色水果、九石坎医养产业等农旅结合产业链发展;着力挖掘玉溪里儒学文化、玉溪府“鬼”文化等特色文化;着力保护好袁家祠堂等传统古村落,推进村传统文化广场建设;主动邀请重庆摄影家协会会员来村上取景拍照,通过专业的镜头把村里独特的旅游资源呈现出去;积极加强与融媒体中心的合作,通过专业媒介将村里美丽的故事宣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