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68号提案的复函

程庸委员:
按照政协提案办理要求,根据我委实际工作情况,现将您提出的“关于处理好关口老旧厂区历史遗留问题,做好城市更新改造、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建议”的提案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近代以来,长寿区是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重要工业集聚区,以滨江区域为代表长寿区工业遗迹是既是我区的宝贵历史记忆,也是重庆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见证。长寿区沿江老工业曾为国家和全市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区域格局的变化,滨江区域发展建设力度总体不够,一些老问题更加凸显,例如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压力大,产业空心化、新兴产业体系未建立,居民大幅流失,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等。
一、强化规划引领,描绘发展蓝图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和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为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努力奋斗。加强城市有机更新,推动改旧拆违、治污治乱、美化靓化,改造老旧小区、厂区、街区,建设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加快滨江两岸景观化、生态化、人文化一体提升,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为引领,加快景点游向全域游、观光游向沉浸游转型,推动滨江区域打造大河文明旅游综合体。这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滨江区域下阶段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区“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滨江山水人文景观带,依托“江+谷+岩+城”立体空间形态,促进城市、文化、旅游、生活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河街印象怀旧街区、三倒拐巴蜀文博街区、长寿缆车森林公园等景观组团,构建滨江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快工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合理利用长寿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规划建设工业博物馆,大力发展科普体验游。
二、加强调查调研,做好前期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区相继组织编制了滨江长寿谷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重庆市长寿区沿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2年)等,充分研究了滨江区域发展实施路径等情况,但因开发信心、项目建设时序、招商困难、资金缺口等问题,未能全面实施,前期仅实施仅仅实施了青龙嘴文物修复、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示范段、滨江长寿谷库岸综合整治项目等。
2021年,区政府组织力量对滨江区域内的土地、人口、房屋、经济、产业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配套调研了滨江区域内工业、商贸及个体工商户、公共配套设施等情况。调研发现,该区域大量的工业企业废弃区虽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亟待整治,但也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极强的禀赋优势,是未来大有可为之地。
三、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滨江区域发展
滨江区域点多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市场投资吸引力弱,矛盾交织、情况复杂、投资量巨大。要实现滨江区域的更新改造,将其打造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明珠”,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力量,按照市场化、经营化导向来引进市场主体、丰富完善业态,努力做到当期有投入、长远有回报、盈亏能平衡、人民能富裕。
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滨江区域的发展谋划,坚持并统筹整体谋划、项目策划、市场主导、高位规划、以人为本、狠抓产业、分布实施、坚守底线等要素,持续推进滨江区域的整体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滨江区域加快发展。
(一)加强规划定位。为推动“两地一城”建设,我区邀请国际顶尖咨询机构阿特金斯公司对我区开展全域规划研究。在阿特金斯的研究初稿中,对滨江区域的定位为:挖掘长江文化长寿段核心特点,提炼五大长江文化体验项目,建设重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区、长江文明长寿城。比如,充分挖掘三洞沟、黄草峡、滨江崖壁、龙溪河等特点,成为长江峡谷崖壁山河的聚集代表;充分依托三倒拐、长寿缆车、西岩观、定慧寺等特色,彰显长江江城长寿共生的历史遗存;充分焕发长化、长风、重钢、川维等老工业厂区活力,成为长江工业时代记忆的特色表达。
(二)加强排危纾困。将滨江区域排危纾困纳入“3113”特别重大项目,确保今年内把所有居住在D级危房的群众搬离出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民安全。截止4月底,已完成凤城和菩提片区的闲置定销房清理工作,已将凤城街道滨江区域实际居住在D级危房中的71户居民搬离,后续也将加大该区域老旧居住小区改造及原工业污染土壤综合整治力度。
(三)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寿段)建设。目前,我市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和文物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我区经过2个月的谋划,将比较成熟的5个项目上报市发改委,刘朝煜副区长带队到市发改委进行了工作衔接,也得到了市发改委的高度认可。我区申报项目具体为:长寿水电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巴东三峡历史人文公园、山城天街历史文化街区、长江重庆老工业主题印记群、中国寿文化公园等五个子项目,计划总投资13亿元,建设工期为2022—2035年。其中长寿水电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子项目中国水电历史博物馆已经区委主要领导同意,新增单列为我区第58个“3113”特别重大项目,由中电投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打造我国最大的水电文化纪念地。
(四)加强市场主体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市场力量的介入规模和程度,是滨江区域更新成败的核心要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引进各类市场力量,今年以来,已经先后邀请中科北影公司、云南海城集团、深圳华侨城文旅科技集团、北京观唐文化公司、当红齐天集团等国内最顶尖的文化开发运行公司到滨江区域进行考察,并对区域整体开发或分区建设进行对接。目前,已经有初步的对接成果。接下来,区文旅委、区发改委等部门将持续跟进项目进展情况,力争总体区域规划和具体项目策划早日落地,尽早开工建设。
(五)不断完善高质量滨江基础设施。完善滨江区域的基础设施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是新建长寿至涪陵沿江景观大道,打通关口片区东向新通道,项目初步按照城市景观道路开展前期研究工作。二是新建三洞沟地质文化自然探索公园,打造城市大峡谷自然探索项目,以产业项目补齐内部交通微循环。三是加强改其余的老旧小区和管网改造,修复三倒拐历史文化街区,对明清街市建筑进行修缮、沿街立面和路面整治改造,配套公共便民设施。开展长寿老工业遗址保护修缮工程。四是结合整体打造适时开展长化、长风、重棉等长寿沿江老工业遗址土地综合整治。
(六)结合实际探索适宜的投融资模式。结合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与项目业主充分沟通研究,结合具体的项目开展最适宜的投融资模式研究,充分利用PPP、国有企业+社会投资人、TOD片区开发、市场化投资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投资人。加强政府投资效益管控,防止在项目建设中新增地方隐形债务。
此复函已经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涛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1日
(联系人:董龙,联系电话:15215099637)
长发改函〔2022〕32号重庆市长寿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区政协第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68号提案的复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