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区十九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第116号建议的复函
尊敬的邵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16号)已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关心。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我委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关于“提高科技要素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方面
(一)提高科技要素投入。一是加强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实施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以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为平台示范推广我区农业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现场实训,组织示范主体观摩学习,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通过技术指导员深入科技示范户的田间地头指导,把主推技术、主推品种精准进村入户到田,突出了科技示范户的品种优势和技术优势,带动了农户依靠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种养业的增产增收。二是开展智慧农业相关工作。会同区财政局下达关智慧农业“四大行动”推广应用项目建设任务的通知,组织我区大洪湖水产公司、平伟农业公司等业主实施“智慧农业”四大行动项目。
(二)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等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实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指标收益,将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指标收益作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的重要渠道,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探索贷款贴息、专项债券、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从2022年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逐步达到3000元/亩左右,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做到建设一片,成功一片。2018—2021年,我区新建高标准农田共计14万亩,总投资1.92亿元。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切实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为保障全区粮食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基础。根据长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25年我区拟建设高标准农田共计18万亩,其中新建14万亩,提质改造4万亩。
二、关于“适度推广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方面
(一)大力实施农田宜机化整治。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开展地块“小改大、坡改梯”等宜机化整治,通过集中连片平整土地、配套农田基础设施、改良土壤,解决耕地碎片化、农田不宜机、灌排不完善、生态不友好等问题,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与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相结合,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相统筹,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启动实施市级“千年良田”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宜机化整治4.5万亩。推广补贴农机具1389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2.8%。
(二)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建立“资产出租、‘三资’合作、投资兴办、自主经营”村集体经济发展4大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务工就业、保底分红、生产托管、产品代销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农村“三变”改革,按照“农民出土地、村集体配项目、业主投资金和技术”方式组建农业公司,着力构建“村集体+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全区225个村社集体经济收入3239.38万元,村平均收入14.39万元。
三、关于“强化产业的支撑,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引进管理使用机制”方面
(一)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以农民为中心、服务产业、注重质量、适度竞争、创新发展的原则,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近5000人,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同时邀请《长寿日报》、长寿区电视台社等融媒体记者,利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长寿农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进行报道宣传,树立高素质农民典型,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设。目前,区、街镇两级从事农技推广机构30个,主要从事种养殖、农机、农产品安全、水利、林业、管理等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依托区、街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区—街镇—示范户—村民”的四级服务体系,形成“以农技服务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中心、带动周边农户”的农技传播网络。二是大力培育技术领军团队。2021年选派产业指导员299人、科技特派员18人下乡入户、入园进企开展产业技术指导、科技咨询普及服务。指导农户3500户(次)、指导面积10万亩以。三是注重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建设。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2021年遴选32人参加市级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示范调训,联合西南大学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46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农业技术专业人才水平,让农技人员的工作更加主动,服务更加到位,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四是提升人才质量。创新实施“人才回家”三促进、“领头雁”三帮扶、“产教互动”三融合行动,选派科技特派员40人,引进推广新品种48项、新技术76个;基本建立区、街镇、村(社区)三级创业服务体系,发放农业项目创业担保贷款9539万元,开展人才交流、讲座等50余场。
此复函已经殷道川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反馈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5月31日
(联系人:余娟,邮编:401220,联系电话:4024879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