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工作情况

长寿区双龙镇红岩村:聚焦“五大”振兴 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日期:2025-04-08

长寿区双龙镇红岩村系市级脱贫村,地处长寿区东北部距长寿城区26公里,幅员面积6.48平方公里,主要以柑橘、蔬菜、粮油和畜禽产业为主,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全户籍人口3596人,脱贫户4697人,监测户612。近年来,红岩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一、以产业为驱动实现强村富民。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红岩村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育优育强村内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强村富民的双赢目标。一是育优育强村内企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蔬菜、柑橘传统优势产业,引进重庆市长寿区德康好家禽养殖有限公司、重庆市诚冠有机肥公司、长寿区烟花爆竹仓库、重庆市长寿区楚国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构建“2+N”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柑橘种植规模1200余亩、蔬菜种植规模700余亩,年产值近450万元;年产鸡苗800万羽,年产值近2000万元;年产有机肥1万吨,年产值近1000万元;年销售烟花爆竹4.6万箱,年产值900万余元;年出栏猪2000头,年产值近400万元。二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红岩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多措并举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护,制定蔬菜基地管理用房运营方案,采取出租方式激活扶贫项目资产效益。以重庆洪岩劳务股份合作社为依托,充分发挥村支书一级建造师的能力优势,积极承接镇内外村级建设项目,增加劳务合作社经营收入。合理高效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大力实施股权化改革项目,深化利益联结机制,与村内企业签订股权分红协议10份,确保股权分红逐年兑现。近三年来,村集体经济创收均达到21元。三是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荐村民在本村企业就近就地就业,开发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35个,在村居住的脱贫户实现就业全覆盖。充分发挥村内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蔬菜柑橘、畜禽等产业,为36户脱贫提供小额信贷77.5万元,年均发放产业补助近40户次4万余元助力脱贫家庭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二、以人才为引擎,激发兴村活力。乡村振兴,人才为要。红岩村始终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引育本土能人、返乡创业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富农民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一是加强两委班子及梯队建设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回引工程,1名建筑行业企业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名退役军人、2名大学生进入两委班子,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注重在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发展致富带头人,在党员致富带头人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截至目前,已有1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二是提升村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实施1+1”结对帮带机制,由镇政府驻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干部担任帮带导师,每月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通过结对帮扶模式,帮助其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为民服务等工作中淬炼成长。积极推荐村干部参加区级、乡镇各类政治和业务培训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全面提高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的能力和水平。红岩村党支部书记在2022长寿区村支书擂台比赛中获三等奖,红岩村在2024年度双龙镇村居赛马比拼中获得第一名。三是培育新时代新农人。红岩村聚焦新农人培养工程,通过设立产业振兴堂、开展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搭建电商创业孵化平台等方式,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挖掘培育本土种植能手、乡村工匠和产业带头人18,积极引导20余名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成立农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公司10余个,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新农人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三、以文化为纽带,凝聚振兴合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红岩村深入挖掘本土孝老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明新风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一是培塑文明乡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聚焦高价彩礼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以红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组建9志愿服务小分队,为年老、残疾和困难群众开展春耕秋收、快递收发、庭院打扫、危困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二是选树先进典型。厚植道德土壤,加强典型选树,每年开展孝老致富自强守法卫生之星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感召激励全体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推动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该活动被市委组织部红岩先锋智慧党建七一客户端、区委组织部长寿组工公众号刊载三是加强文化建设。紧扣党建引领文化振兴主题,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2024年,组织开展红岩村第一届村民趣味运动会,深入每个村民小组中心湾落开展,运动项目接地气、群众参与度达95%,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显著增强。该活动被市委组织部红岩先锋智慧党建七一客户端、重庆区县组织工作周报、区委组织部长寿组工公众号刊载以乡土气息、产业特色、故乡乡愁元素为主题,创作红岩村村歌——和美红岩,吸纳老中青村民20余人组建红岩村合唱团,开展村歌传唱、经典歌曲进院落等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村庄文化氛围。红岩村在2024年长寿区和美乡村村歌大赛中获优秀奖,在2024年双龙镇春节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

四、以生态为底色,绘就美丽乡村。红岩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持续加强村容村貌整治,补强路网、气网、水网短板,目前,自来水、入户便道实现全覆盖,天然气覆盖率近50%,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竞展新颜,诗意栖居,复返自然的田园风貌逐渐形成。一是着力森林绿化红岩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倡导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重点围绕荒山荒地、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等区域开展植树造林。通过党支部引领+村民自治模式,连续3年组织党员群众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并探索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的激励机制,增强村民护绿积极性。建立长效管护机制,9名小组长组建义务护林员队伍,加强森林巡查和病虫防治工作,杜绝乱砍滥伐行为。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完成造林面积近4,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是着力道路畅化。红岩村按照先主干、后支线,先硬化、后优化的思路,采取区级部门帮扶+村级企业赞助+工作队派出部门支持的方式,近年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元,完成18公里村组道路硬化,新建蔬菜、果园产业路5公里,全面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确保道路长期畅通,红岩村建立村干部包片、村民小组长包段、公益岗位人员包日常维护的三级管护机制,定期清理边沟、修补路面、增设安全警示标志,发动村民参与爱路护路行动,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三是着力路灯亮化。红岩村立足村民夜间出行的现实需要,着力推进路灯亮化工程,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采取政府项目补贴+村集体出资的方式,新安装太阳能路灯620余盏,维修老旧路灯60余盏;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契机,与重庆来东能源有限公司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公司捐赠太阳能路灯40盏。截至目前,实现村组道路、所有湾落路灯全覆盖,村民夜间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五、以治理为基石,筑牢发展根基。红岩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筑牢发展基石,以乡村治理现代化赋能乡村振兴。一是搭建党群连心议事站,实现乡村自治在全村中心湾落设立党群连心议事站3处,选举院落长及成员、党小组长及成员共计18人。构建院落、小组、村委会三级矛盾化解体系,探索一把脉、二会诊、三开方、四办理、五反馈五步院落工作法,健全闭环管控机制,强化感知发现,实现小事不出湾落、大事不出村庄。近3年来,妥善化解土地流转纠纷、邻里纠纷100余起。二是打造法治文化主阵地,实现乡村法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每月组织开展红岩村法治大讲堂,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管用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为院落微治理奠定坚实的法治人才基础。创建红岩村法治文化广场,打造以法品书”“以法明理”“以法说案”“以法会友全链条学法、普法、用法主阵地,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三是聚焦矛盾纠纷源治理,实现乡村德治。以开展趣味运动会、村歌比赛为抓手,引导乡邻之间走动来往、多交流,让村民们距离心灵感情更浓。开展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按群众申报、制作铭牌、每户公示的方式展示家训,以故事分享、家庭讲座、互动游戏的形式分享家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道德观,提升群众道德文化修养,不断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助力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红岩村在乡村治理方面绵绵用力接续奋斗,治理成果不断凸显红岩村党支部书记获评长寿区2023年度乡村治理先进个人;周功利5户群众被农业农村部、司法部授予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称号院落党建和乡村治理经验做法在长寿手机台《美丽乡村》栏目展播,并被《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经验材料《三措并举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在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刊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政务新媒体

部门街镇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