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重庆市长寿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关于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1-05-28

2020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扎实贯彻落实《2020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长寿府办发〔2020〕59号)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法治政府建设对于依法行政、政府职能转变、依法决策、强化政府责任具有重要意义。我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从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科室分工协作,全局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真正把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各科室,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为我局法治政府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

局党组会、办公会坚持学法、增强全局法治观念、深化法治实践。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0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和《重庆市长寿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文件精神,坚持将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完善政府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长效机制,为实现建成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为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实现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健全了科学决策制度,建立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决策后评估和跟踪反馈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备案审查和清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落实。

(四)强化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

一是认真评估论证。在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对有关措施的施行效果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对该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否符合公平竞争审查要求进行把关,经评估认为不需要制定的,不得启动制定程序;二是广泛征求意见。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纳吸收合理意见或及时反馈未采纳理由;三是严格审核把关。建立程序完备、权责一致、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及时将送审稿及有关材料进行合法性审核,未经合法性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法的,不得提交集体审议;四是坚持集体审议。实行集体研究讨论制度,防止违法决策、专断决策、“拍脑袋”决策,审议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表意见,不同意见要如实载明。

(五)提高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质量

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组织专家、专业机构进行论证。一是建立科学的政府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规范体系,在数据资源汇集、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领域,研究制定专项办法,建成配套制度体系;二是明确法律风险评估内容包括审查决策事项的合法性、有益性和调查群众对决策事项的支持度三个方面;三是独立、公开、可信地推进专家论证,注重专业性、代表性、均衡性;四是开展重大决策法律风险第三方评估,打破评估者和决策者于一身的格局,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健全公众意见表达机制和听取、采纳公众意见情况说明制度。

二、下一步打算

总体来看,我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机关依法执政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研究不够,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的活动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从以下三点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梳理和修订各类工作制度,包括局党组中心组定期学法制度,实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严格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集体讨论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

(二)强化普法学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健全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推进工作人员学法常态化。综合运用网站、微信、报刊等载体,拓宽学法普法渠道。采取党支部中心组学习会、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干部学习。

(三)强化合法性审核,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和能力。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内部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联系人:孔乾坤;联系电话:023-4077700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政务新媒体

部门街镇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