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221768882506J/2025-00053 | [ 发文字号 ] | 无 | 
| [ 主题分类 ]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长寿区城市管理局 | [ 有效性 ] | |
| [ 成文日期 ] | 2025-11-03 | [ 发布日期 ] | 2025-11-03 | 
重庆市长寿区城市管理局 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
根据《重庆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渝环〔2023〕120号)有关要求,长寿区城市管理局以“全链条管控”为核心做好垃圾分类,以“全方位管控”为抓手优化市容环境,以“全周期响应”为策略应对大气污染。现将2024年以来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分类先锋单元建设,逐步提升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同时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确保各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2024年以来,升级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1699个,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新建垃圾分类亭620套、厨余垃圾沤肥池223个,依托亚行贷款龙溪河治理项目为19个镇街采购垃圾分类亭750套、分类垃圾桶11500个、垃圾转运车辆49辆、垃圾转运箱体1800个。
二是规范餐厨垃圾管理。对城区2900余家餐饮单位实施“定人、定车、定时”收运模式,确保餐厨垃圾收运工作规范高效,年收运处置餐厨垃圾2.58万吨。建立完善的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和处置机制,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2024年以来,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检查废弃食用油脂产生、运输单位6800家次,查获违法废弃食用油脂2.61吨,涉案场所10个,涉案车辆7台,收集线索30条,立案查处15件。
三是推动建筑垃圾治理。完善建筑垃圾源头、运输、处置闭环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巡查整治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并交办督办问题。优化《重庆市长寿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1 - 2035年)》,新增建筑垃圾消纳场1个,工程渣土堆填场5个,有效保障重点项目的建筑垃圾处置需求。推动建成投用年处理能力25万吨的长寿区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场,提高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工程渣土治理利用”,扩展“电子渣票”覆盖面,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
四是加强清扫保洁力度。不断加大城区道路洗扫作业频次,采取错时错峰作业方式,对主次干道进行常态化、精细化洗扫降尘作业,有效提高路面洁净度。
五是开展水域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水域清漂工作,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对水域进行全方位清漂保洁,确保水域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以来,累计清理长江干线各类漂浮垃圾2642吨,桃花河水域漂浮垃圾779.7吨。同时加大船舶废弃物收运及处置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应接尽接,今年共接收处置船舶生活垃圾41吨、生活污水1794立方、含油污水28.22立方,切实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六是提升城市绿地质效。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完成6条道路的增花添彩工程以及高速沿线及道口绿化改造,新增月季花篱210米,为城市道路增添亮丽风景线。建成多个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打造群众身边的绿地微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七是强化渣土运输监管。督促工地严格落实湿法控尘措施,完善冲洗与扬尘控制设施,确保运输车辆做到“四不离场”和“两不进入”。规范审批流程,对运输车辆实行“定车、定量、定时、定路线”管理。协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规行为。2024年以来联合出动执法人员4248人次,检查车辆850余台次,办理案件150余起,有力维护了渣土运输秩序。
八是加大露天污染整治。强化排查和宣传教育工作,向相关商户发放告知书,积极引导商户入户经营,增强其环保意识。加强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多部门对露天焚烧、烧烤等开展集中整治,加大对重点区域的巡查监管力度。2024年以来,共查处违规行为4起,制止露天烧烤行为700余起,制止露天焚烧行为110余起,制止烟熏腊肉行为80余起,有效减少露天污染源,改善空气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精细化治理仍有短板,部分背街小巷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较低,人工清扫效率有限,环卫保洁效果有待提升;二是渣土运输监管存在难点,部分偏远工地夜间偷运现象偶有发生,物联感知设备在小型工地的安装率不足,智能化监管存在盲区;三是露天污染整治易反弹,露天烧烤、焚烧等行为具有随机性、流动性特点,尤其是夏季夜间和节假日期间,管控压力较大,部分市民环保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四是垃圾分类存在短板。分类准确率和厨余垃圾分出率还有待提升,与市级目标要求还有差距。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还有待规范,物业、收运企业重视不足、投入不够、履责不严,导致“混收、混运”等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夯实垃圾治理基础。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全链条治理攻坚行动,2025年底实现垃圾分类先锋镇街、社区(行政村)建设全覆盖;开展“混投、混收、混运”专项整治,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2025年达43.7%、分类准确率超65%;加快推进餐厨(余)垃圾一体化项目进度,确保2025年完成前期工作并实现项目开工建设;强化资金统筹使用,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设施更新完善。
二是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推动国防教育暨双拥主题公园、廉政文化公园改造建成投用;推动第六次城市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普查,保障古树名木健康生长;推动长寿区绿地系统规划成果报批及印发实施,持续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推动城区闲置地块整治,让荒地重新焕发活力。
三是提升精细保洁水平。着力优化城区道路机械化作业模式,聚焦城市核心区域,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作业时间和频次;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推进环卫车辆的更新迭代,提升整体作业效能与环卫水平。
四是加强执法监管力度。联合多部门对建筑垃圾产生、工程渣土运输、处置等实施全过程监管,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持续开展露天烧烤、露天焚烧专项整治,切实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