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长寿动态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生态画卷映美景 绿色发展启新航 ——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日期:2024-09-30

湛蓝的天空镶嵌着白云,广袤无垠、灵动飘逸;万千绿树芳草星罗棋布、扮靓城市;江河湖畔清水流淌、碧波荡漾……这是长寿的常态,也是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态画卷。

美好生态环境的背后,与我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攻坚,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厚植了全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绿色底色和亮丽成色。

筑牢生态屏障“高标准”

秋日的桃花溪,不时有鱼群浮出水面、水鸟从河边划过,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绝美景致。

桃花溪是长江一级支流,其流域范围是长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被长寿人民称为“母亲河”。

然而,早年间桃花溪污染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区举全区之力开展桃花溪污染综合整治行动,经过多年治理,桃花溪一改旧颜,变得水清岸绿,年均水质达III类,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桃花源”。

桃花溪污染综合整治,是我区强化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上当先锋打头阵:

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编制《长江长寿段岸线1公里范围内产业规划》,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禁止新(扩)建化工园区及化工项目、5公里范围内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否决“两高一低”项目70余个,涉及投资近300亿元。全面完成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整改,“关停并转”沿江化工企业18家;

五级水污染防控体系拦截能力提升至153.89万立方米,园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标率保持100%,长寿经开区入选全国17个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一园一策一图”国家级试点;

建成投用实验室LIMS系统,龙溪河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入选全国“2020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治理河道42.28公里,新建堤防护岸65.23公里,关闭7座小水电站,完成23座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整治;

从严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建成全国领先的危化品船舶洗舱基地和专用船舶废弃物接收处置码头,长江沿线11个码头船舶油污水固定接收装置实现全覆盖;

积极践行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龙溪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携手广安市建立御临河、大洪河跨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成渝地区生态共建共治共享走深走实。

一曲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交响,正在长寿大地激荡。

扮靓生态环境“高颜值”

一场秋雨后,长寿碧空如洗,远山如黛,好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

素有“天府膏腴之地,川东鱼米之乡”之称的长寿,如今正在统筹推进生态系统修复保护,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着力构建特色城乡大美格局。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以来,长寿区新增城市绿地246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提升至40%以上;实施增绿添园行动,加快打造城市景观廊道体系,新增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23个,环桃花溪滨水步道建成投用,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5.04%、湿地保护率达52%;全面完成三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任务;2021年至今,完成营造林任务4.92万亩;建成56万亩长江岸线生态廊道,林木蓄积量达254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

此外,我区突出全域空间规划引领,科学编制澄海新区、明月山—黄草山人文农旅体验区、小城镇品质提升等片区规划,建成市级生态文明示范镇5个,龙河镇、长寿湖镇获评“巴蜀气候康养地”;创建长寿慢城区域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例区,加快打造龙溪河流域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美丽宜居村庄62个。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新增长点。

我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除了柑橘外,还盛产水稻、鲜鱼等农产品。依托这些优势,我区将国土绿化提升与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做好“田林”文章,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生态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

与此同时,我区还顺应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探索形成了以生态农业、田园体验、休闲康养、亲子研学等为重要内容的生态产业,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各类生产要素,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到生态产业化中来。

长寿慢城,是我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市乡村振兴试验示范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它位于我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种植园区内,依托这里的4.8万亩集中成片的晚熟柑橘,将乡村振兴与“国际慢城”理念结合起来打造,每年吸引大量市民前来游玩观赏。

越来越多的绿色在长寿大地蔓延!如今,绿水青山蓝天正成为长寿“高颜值”的生态底色。

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

在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工业是长寿的“经济坐标”。

长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区系统梳理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等目录,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工艺改造、清洁能源低碳转型、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建立6大类25小类低碳节能技术适用措施库,并提出重点行业推荐技术清单,积极向企业推广应用,从而实现常规大气污染物和碳协同减排,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

记者了解到,位于长寿经开区内的重庆卡贝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将低碳节能技术措施库推荐的碳捕集技术运用于甲醇85万吨/年生产线,每年可从转化炉烟气中回收近50%的二氧化碳用作生产原料,减少碳排放量约29万吨。

作为传统型高能耗企业,近年来重庆钢铁积极打响“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攻坚战,投入10亿元开展生产流程再造、工艺转型升级,推进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将大量富余煤气回收利用发电,每年节约标煤约12万吨,减少碳排放86万吨。

长寿经开区与中节能合作建设低碳产业研究院,共同推进绿色低碳企业育苗工程,推动园区60家高能耗企业纳入节能减排项目库,设立生态环保专项补助,帮助21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减少碳排放62万吨,该园区获批国家绿色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并成功入选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

此外,我区积极推广绿色基础制造工艺,投用年降碳133万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循环经济产业关联度达92%,工业固废资源利用率达98.5%以上,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7%以上。

工业逐“绿”,绘就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蓝图。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8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绿色制造体系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绿水青山间,我区谱写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步履不停,向绿而行!新征程上,我区将不断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前进,让绿色生态成为区域发展的靓丽底板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记者 李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