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田间管家”上线“除害”

6月29日,记者在葛兰镇潼观村看到,几台无人机在机手的操控下,沿着预先设好的航线低空飞行,将药液均匀喷洒在稻田,帮助水稻“除害”。
当前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的频发、高发期。连日来,葛兰镇组织专业防治队伍,深入全镇各地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筑牢水稻稳产增收根基。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青云农机股份合作社的飞防操作员把调兑好的农药加入药箱,随后低空起飞,按照预设路线沿着稻田匀速行进,有序地向田间喷洒药剂,白雾状的混合药剂均匀地喷洒在稻田中,为水稻披上健康“防护服”。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几亩地的飞防作业。
装药、起飞、定位、喷洒……这一套“标准动作”在潼观村的稻田上空轮番上演。“无人机速度快,我家两亩水稻五分钟不到就搞定了,如果人工做,要花一两个小时,喷洒不均匀,虫也杀不干净。”正在一旁观看无人机飞防作业的村民周江荣夸赞道。
青云农机股份合作社飞防操作员程禹介绍,植保无人机飞防具有超细雾状、强渗透力、高均匀性、高效率等优势。通过植保无人机进行精准施药,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以喷洒近400亩,我们合作社有10架无人机,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一个星期就能完成上万亩的飞防任务。”程禹表示,用无人机飞防,提高了杀虫的效率,让田间管理既轻松高效又节能环保,为粮食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
葛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玮峰介绍,由于今年雨水较多,虫情较往年提前,为了赶在水稻扬花期前开展病虫害防治,提高工作效率,今年葛兰镇开创性地选择两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飞防工作,并通过无人机智慧监管平台,督促两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操作,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飞防任务,为粮食增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 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