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提案办理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六次会议第4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5-08-08

尊敬的民进长寿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借势发力撬动乡村振兴的建议》(第46号)收悉。经与区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绘制发展蓝图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多规融合体系

立足《长寿区旅游总体规划(20172025》《重庆市长寿区乡村振兴“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等规划的同时,正在深化“十五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细化“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建设方案提升“一轴两核三极”融合发展新格局,明确各镇街功能定位,建立差异化发展清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规划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形成“多规合一”的统筹机制。

(二)深化文化内涵建设,促进遗产保护传承

一是着力文化内涵建设,近年来,公布区级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4处、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1项、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9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2人。推荐长寿民间故事、长寿米粉制作技艺、长寿肥肠饭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申报重庆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是组织金钱板、四川盘子、海棠唢呐、花鼓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曲艺进校园”获评年度市级“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长寿血豆腐制作工艺入选全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名单,成功举办文化遗产宣传月等系列文化活动,与市曲艺团共同打造国家级非遗传承社正式开馆,按3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杨克明故居提档升级,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

(三)深化区域协作,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统筹实施“一镇一品”提升工程,以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等国家级平台创建为重点,综合街镇发展实际和愿景,初步明确19个街镇的“一主一辅”产业,并予以重点支持打造。一是整合葛兰、石堰、云台、海棠四镇稻谷产业优势,牵头重庆市稻谷产业集群纳入全国2024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共计获得中央创建资金6000余万元,通过打造山地数智农业应用示范区、现代加工流通保供区、丘陵山地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着力培育高品质粮油、长寿米粉等独具我区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获农业农村部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共实施22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7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亿元,通过重点围绕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水产苗种、水生动物防疫和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品加工、公共品牌、数智化管理、科技研发和培训等方面建设,推动全区养殖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水产苗种生产能力、加工等生产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三是通过以工业理念管理农业,助力包含龙河、双龙等街镇的长寿农业园区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核心区保合村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并入选“国家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较好实现农文工商旅等多业态融合。

二、强化政策创新,升级融合发展能力

(一)优化政策集成,构建发展政策保障

加大农商旅政策扶持,出台《关于印发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长寿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长寿区重点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试点工作方案》《长寿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重点在土地供给、财政奖补、金融支持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通过统筹整合财政贴息、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加大标杆、温氏等畜禽类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推广温氏代养、标杆托管等合作模式,推进“大基地小单元”“小主体大联合”等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

(二)完善服务配套,不断增强体验感

一是强化农旅融合设施配套支持,2021年以来,争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资金纳入区级财政资金预算,累计使用300余万元财政资金支持近30家涉农业主新建具有休闲旅游功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娱乐固定设施,增加游客休闲旅游体验。二强化媒体宣传、活动推介,整合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资源,突出我区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和乡村旅游体验宣传,通过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如抖音、微信、微博)广泛传播,2023年以来宣传乡村旅游50余次;近年来,先后多次举办农民丰收节、“庆中秋·迎国庆”乡村音乐节、枇杷采摘节、休闲垂钓大赛等活动,增强游客互动性和吸引力。三是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有条件的村创作独具特色的村歌,举办长寿区首届和美乡村村歌大赛,让村民在聚光灯下当主角;举办“村晚”“乡村篮球赛”等乡村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累计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现有市级示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点57个,获评重庆十大最美乡村1个、重庆十大特色乡村2个,云台镇八字村片区成功入选第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助力区域内平伟农业、东篱田园、屏岚秀谷等农旅融合项目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名单,实现区内项目国家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零的突破。

(三)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业态场景

一是延长农业主导产业链条,通过以蛋鸡产业为主导,建成集“饲料研发生产+育雏育成养殖+蛋鸡养殖+鸡蛋销售+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链,常年存栏国内一流品种蛋鸡70余万只,规模名列重庆市蛋鸡企业首位,启动5万吨蛋品加工项目,实现蛋鸡全产业链发展,并建立了广东、重庆及网络电商平台的蛋品销售直营网点,与400余家大型连锁超市及华生园等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积极开拓港澳销售市场,成为重庆首个鸡蛋出口贸易资质企业,实现我市鸡蛋出口零突破。

二是深化“农业+体验”模式,支持农业园区开发果蔬采摘、非遗工坊、农耕研学等项目,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三是依托长寿湖、大洪湖等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水上运动、星空露营等高端业态。四是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推出西南首个百米高空观光氦气球“云瞰寿湖”,开发乐温泉四季主题汤池(春茶浴、夏果香、秋药疗、冬暖泉),打造落地湖畔书咖“候鸟图书馆”与星空露营基地等多样性项目;推出文化探秘、康养休闲、四季研学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近期正在加速推进乐温书院、天空艺术剧院项目。

三、多措并举构建发展新格局,打出要素保障“组合拳”

(一)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全力支撑融合发展用地需求

一是简化设施农用地审批流程,强化规资、文化旅游、农业农村、城乡统筹、农业园区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统筹利用村规划调整、集体用地、点状征地等方式,放宽对乡村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建设用地的规划管制,进一步降低业主用地成本。二是制定的《长寿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以精品农旅融合项目为主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用地成本进行补助。

(二)强化人才培训,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制定《长寿区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落实专项资金110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302人;开设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班30个,培训827人,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50人;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类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308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40人,持续提高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和素质素养,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加强良法良技推广培训,做好沙田柚矮化栽培技术、高接换种快速投产技术研发工作,开展爱媛柑橘生态栽培和增糖试验示范,促进柑橘产业提质增效;进行果树、蔬菜、花椒等相关品种和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施良技、出良效,完成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宣传培训。

(三)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继续深化“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三变”改革的村达到98%以上,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领办合作社、独资建立公司、投资非控股公司等模式,形成了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出“三变”+特色产业、“三变”+农村电商、三变+乡村旅游等全新经营模式。二是创新涉农金融服务,制定“乡村振兴贷”、出台重点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方案等政策,通过开展对接活动,完善涉农市场主体担保、贷款、贴息等融资链条,基本形成资金需求畅通、担保支持、贷款贴息闭环,2024年以来,我区金融机构为有机水产品和禽蛋产业链市场主体发放贷款1.6亿元。三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各镇街、村(社区)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抓好集体经济发展,2024年,预计全区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21个,占比100%;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05个,占比约47.51%;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49个,占比约22.17%

此答复函已经殷道川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区政协提案委

(此页无正文)

重庆市长寿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6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